您当前的位置是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乡镇传真
楠杆乡发展牛产业 牵住致富“牛鼻子”
  字号:[ ]  [我要打印][关闭] 视力保护色:


近年来,德江县楠杆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“一主两辅”产业布局,围绕“乡村振兴、产业先行”的理念,采取“政府引导、合作社组织、农户参与”的肉牛产业发展模式,引进优良品种,壮大养殖规模,扎实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

在该乡六一村三友肉牛养殖场,一栋栋标准化的牛舍十分宽敞气派,一头头体型精壮的西门塔尔牛正津津有味地享受“午餐”,“哞哞”的叫声此起彼伏,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“今天我们场引进的品种是从辽宁来的西门塔尔牛,共计220头。趁着今年省外引牛补助好政策,我们陆续从省外购买了300余头西门塔尔牛,每头牛补助500元,一共得了15万元的政策补助。待这批牛养殖一年以后出栏,预计一头牛可有2000元左右的纯利润,到时候还能有四五十万的收入。”养殖场负责人吴世友满面笑容地说道。


该乡长远村现代肉牛养殖场,10月底从辽宁引进的肉牛个个膘肥体壮、长势喜人。“自从这批牛进场以来,我们严格按照养殖标准和要求,它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,取得了显著成效,平均每头牛增长了50斤,照这样生长计算,不出一年这批牛就可以出栏上市了,到时候可达200万元左右的销售收入,加上前期买牛时获得的政策补助,收入还是很可观的。”牛场负责人何祖强说道。



为有效做好养殖保障,切实预防控制动物疫病发生,该乡严把引进牛的品种关、质量关,对引进肉牛品种、来源、数量检疫以及牛只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检查核实,详细记录在案,实行台账管理、跟踪观察,同时对引进的肉牛应急调理、免疫接种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和服务,保障了全乡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。


在养殖粪污处理方面,该乡采取“种养结合、农牧互补、草畜联动、循环发展”的生态发展思路,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经发酵腐熟后作为有机肥用于农田施肥,实现废弃物合理转化,也探索出了一条“牛+肥+饲草”的生态发展新路子,种植饲草300余亩,实现完整的生态循环,达到以农带牧、以牧促农、优势互补、良性发展。



截至目前,该乡共有肉牛养殖户1000多户,其中100头以上规模性肉牛养殖场4个,年存栏肉牛7000余头、出栏3000余头,产值达4500万元左右,肉牛产业已成为该乡支柱产业之一。


上一篇:
下一篇: